22,02,2024607人 辽建置地
2022年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信访工作条例》。4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5月1日起正式实施。
《条例》围绕新时代信访工作的体制机制、职责任务、处理程序、监督体系等进行顶层设计。
《条例》共6章50条,与国务院《信访条例》(1995年制定,2005年修订,7章51条)相比,条款数量少了1条,缩减为6章,具体为:总则、信访工作体制、信访事项的提出和受理、信访事项的办理、监督和追责、附则。立法体例更加完备科学。
从立法的种类看,国务院《信访条例》属于行政法规,是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由总理签署,以国务院令公布,一般适用的对象是政府机关以及接受委托或授权履行行政权力的派出机构。新《条例》,名称上增加了“工作”二字,实质内容变化非常大。不仅适用于行政机关,还适用于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群团组织、国有企事业单位。从国务院《信访条例》仅适用于行政机关,扩展到所有开展信访工作的主体,对各级党委如何领导信访工作,各级机关单位如何开展信访工作、如何处理信访事项,信访人如何提出信访事项均作出明确规定,新《条例》做到了各系统、各领域全覆盖。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要“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可以看到,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在国家法治体系中呈现出价值的同向性。两者共存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在根本价值指向上一致。党内法规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制度依据和保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形势下,我们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依据党章从严治党、依据宪法治国理政。”从适用范围发生的重大变化可以看出,党内法规着眼于全体党员,体现党的主张,规范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保证着党的理想信念宗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信访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深刻指出了新时代信访工作的本质属性、根本立场、领导体制、功能定位、重点任务、改革方向、方式方法、发力重心、组织保证,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
我们经常说,信访工作是送上门的群众工作,是了解社情民意和为政得失的重要窗口。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对信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坚持把信访工作作为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的一项重要工作,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